從上個世紀的“十閥九漏”,到目前不少產品出口國外,我國閥門行業取得長足進步。但來自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的資料顯示,我國每年閥門市場成交額高達 500 億元左右,其中卻有 100 多億元的市場被國外閥門企業占領,要改變這種現狀,通過創新技術提高閥門質量是關鍵。
閥門技術被國外拋下 10 年
閥門在機械產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,據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統計,閥門的產值是壓縮機、風機和泵三者的總和,約占整個機械工業產值的 5%。同時,作為重大技術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,尤其是在電力、石化、冶金、城市供排水系統中,閥門更是起著關鍵作用,而且用量非常大。目前,我國閥門企業約 6000 余家,其中年產值超過 500 萬元的有 900 家。
在談到我國閥門行業的現狀時,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光杰、張延蕙認為,雖然我國從事閥門生產的企業很多,但多屬中小企業。少數小企業既無圖紙,也無工藝,更沒有技術人員,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,甚至生產假冒偽劣產品,嚴重擾亂了閥門市場,也浪費了寶貴的資源。不少大的國有企業面臨著包袱重、資金困難、技術陳舊的問題,又沒有力量進行技術改造和投資新項目。閥門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大概相差 10 年左右,比如一些高溫高壓和耐強腐蝕的產品無法生產,海洋石油開采使用的閥門要求 10~15 年不泄漏,我們也基本達不到這種要求。長途管道輸送主線還都用的是國外產品,國內產品只能用在支線上。
據了解,我國現有專業研究所 2 個,廠辦研究所 12 個,從事閥門研究及產品開發的科研人員約 6000 人,一個部級檢測中心和兩個分中心,能進行安全閥、疏水閥和通用閥門的性能試驗,但缺乏對高性能參數、高溫參數的動態模擬試驗手段和測試設備。閥門行業科研機構較少,科研人數不到職工人數的 10%,科研開發能力較弱,目前基本停留在經驗設計的方法上。或者說,仍然只能參照國外的一些結構和樣機,進行一些消化吸收工作,真正的產品開發工作也很少。
而從國外閥門行業技術水平現狀看,有關資料表明,幾十年來,隨著大型成套裝置技術的發展,國外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成套設備和樣機,與之配套的閥門也表現為大型化、高參數化、自動化和成套化。而且系列新品種還在不斷增加。如緊急切斷閥、快速關閉閥、防火閥和水冷閥等。閥門基本參數有很大的提高,如閘閥最大口徑達到 4200mm,溫度 1050℃,壓力為 105MPa。球閥 3050mm,溫度 1200℃,壓力 70MPa。且國外閥門產品,品種多,性能好,密封可靠,壽命較長。如球閥能達到 10 萬次以上無泄漏。鑄鐵閘閥開關 3 萬次,動作可靠,開關迅速。
近幾年來,國外閥門科研院所的發展較快,僅美國就有近 30 個研究所,一般為公司所屬。例如 Rockwell 公司有一個十分完善的科研與測試基地,能對產品進行熱態、動態、耐磨、抗震、防火和可靠性等多方面的性能測試。有限元法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得到廣泛應用,使閥門的結構設計更趨于合理。
相比之下,我國閥門行業的技術相對落后,閥門產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場,對于高端產品的研發水平不高。差距主要表現在:目前國內閥門行業技術水平只相當于國外 90 年代初的水平。成套水平低,如目前僅能滿足 20~30 萬 kW 的火電站和 45 萬 t/a 乙烯裝置配套用閥。而 60 萬 kW 的火電站用閥,70 萬 t/a 甚至 100 萬 t/a 乙烯裝置用閥,仍然需大量進口。
業內人士透露,世界范圍內,閥門的驅動裝置品種多(電動、氣動、液動、電-液聯動或氣-液聯動等),規格齊全,安全可靠。近幾年來,又發展了智能型的驅動裝置,在這一方面,國內還是空白。國內閥門行業總體上與國外的差距比較大。表現在技術上,產品設計落后,多年不變,新產品開發能力弱,規格品種少,不能滿足各行各業的工藝要求。產品在跟蹤國外技術發展,工藝發展上下的功夫不夠,制造工藝較落后。